吉娃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望之称病5bzcfi5t [复制链接]

1#

萧望之称病


汉室中兴,与宣帝的吏治清明、任人唯贤是分不开的。山东平原郡太守萧望之,博古通今,才华超众,深得宣帝器重。仅三年时间,如乘坐直升飞机一样“超常规”擢用,升为少府,管理皇家私库钱粮。


    萧望之精通儒术,为人持重,宣帝时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萧望之援古证今、论述精当,宣帝觉得其才可为丞相,意欲重点培养他。但宣帝觉得,萧望之在基层工作时间不长,缺乏实践经验,即刻提拔难以服众,应该让他到基层锤炼锤炼,遂决定让其担任辅翼京师的三辅之一左冯翎。只要在基层干出成绩来,提拔重用就顺理成章了。


    萧望之不知宣帝好意,只按常规思维认为从少府降到郡守,一定是自己在什么地方做错了事,什么时候说错了话,惹恼了宣帝,所以被降职任用,便称病在家。宣帝听说后,即派侍中金安世告知萧望之:“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君前为平原太守日浅,故复试于三辅,非有所闻也。”意思是说,宣帝调任你为左冯翎,是为了考察你治理基层*务的能力,你以前虽然当过平原太守,但时间太短,资历浅显,*绩不突出,调任你为左冯翎,是试你的治民之才,并不是听到你有什么缺点过失而降职任用。萧望之听罢,心才放到肚子里,高高兴兴地赴任去了。萧望之不负所望,在左冯翎任上*绩扉然,很快得到宣帝的重用,相继迁任太傅、御史大夫之职。


    相比于萧望之,卢祖尚就没那么幸运,甚至可以说是悲惨了。唐贞观二年十月,唐太宗欲委派文武兼备的卢祖尚镇抚交趾(今越南河内一带),“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疾。”太宗思虑再三,仍然觉得卢祖尚是最合适的人选,非他莫属,便委派杜如海宣示旨意,谁知卢祖尚一根筋,坚辞不从,惹得太宗大怒:“我使人不行,何以为*”,遂斩卢祖尚于朝堂,以警戒百官。


    对于臣僚“辞以疾”的问题,汉宣帝与唐太宗在处理方式走向了两个极端。他俩尽管是“汉室中兴”和“贞观之治”的开明之君,但由此也显露出了他们不同的短板。一个因为爱才,太过迁就;一个“使人不行”而迁怒,以至处事粗暴草率。明智的领导者,既要爱惜人才,为他们创造展露才智的机会,使之堪当栋梁之材,为国家兴旺繁荣、百姓安居乐业鞠躬尽瘁;但不能因为“爱”而不讲原则,甚至认为他们拒不赴任与才能相比,只是小瘕疵,瘕不掩瑜,这样会令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久而久之惯得他目空一切,为所欲为,终有一天会害了他,最终于国家无益;当然也不能因下属拒不赴任而觉得有失君王威仪,怒发冲冠,草菅人命。


    一个国家一个**,可以没有任何一个哪怕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但万万不可因为“爱惜”他是个人才而坏了朝纲;也不必担心“我使人不行,何以为*”。他拒不赴任,就让其在原地踏步或降职任用乃至让他“下课”永不任用。历史永远证明,离了他们,天也塌不下来。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