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你将往何处去
汉传《杂阿含经》中记载了一则佛陀同族兄弟摩诃男的故事。一次摩诃男向佛陀礼拜后,禀告他的担忧。当时的迦毗罗卫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每天他出门的时候,路上总是有人驾车速度很快,甚至还有疯狂的大象、马匹在街上横冲直撞。他很担心,要是有一天在街上被撞死,但临命终时忘了念佛、念法、念僧,那会轮回到哪里?
四无常偈
佛陀肯定的告诉摩诃男:“不生恶趣,终亦无恶。”佛陀很了解摩诃男,他有坚定的正念正知,并长夜修习正法。由于持戒、布施的功德和闻思慧的熏习,神识上升向安乐处,未来可以升天。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四无常偈》
成佛之道
我们每个人,有出生的一天,都必然会有死亡的那一刻。这是个很明显的道理,但是很多人不敢接受这一事实也不愿去考虑这个人生重大问题。只有佛教能够彻底地把生死问题解释清楚,并更进一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对于还没有清楚了解生死大事的人,印光法师教过一个方法:写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或挂到眉毛上来时刻提醒自己。心里常念我从无始以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死后定在地狱长劫时间受极大苦。随业报善恶,五趣常流转。随重或随习,或复随忆念。——《成佛之道》
印光法师文钞
佛教认为人死后往生有随重、随习和随忆念三种情况。“随重”是指事后随生前重大的善业或恶业上升善道或堕落恶道。“随习”是在没有重大善业和恶业的情况下,自身的习惯、念想会起很重要的作用,感召来生的果报。就如经中摩诃男一直精进地修行善法,有善行的习惯,佛陀将其譬喻为一棵种下时朝东南的树,经过浇灌长期朝东南生长,因此即使被砍下也必是朝东南方向倒下。“随忆念”是随自己命终时那段心念意向去发现投生的方向。但若到那时神识昏迷,不遇到善知识指引,自己要提起正念是很不容易。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印光法师文钞》楹联
生命的最终去向
我们需时刻谨记,生命终有尽头。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考虑这一期生命结束以后的去向。当我们对生命的态度不再只停留在对活着的贪恋,而转为对死后堕落恶道的恐惧,那还有什么理由不严持净戒,防止因重大罪业而堕落;更要紧的是平时的精进修行,养成善念的习性,临终也能籍由业力向上。对念佛人来说,此间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花,再加上平时敦伦尽份,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命终之后即可蒙佛接引往生极乐。日行一善善行一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