胧月、静夜、王妃笹之雪、泷之白丝、落日之雁、旭波之光……如果说起这一连串诗意的名词你还很茫然,那你out了。这些,都是多肉植物的芳名。连日来,成都商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从年至年经历一番火爆之后,国内的多肉价格已坐上“过山车”,如今中、低档产品价格普遍大幅下滑。以前均价8元的一常见品种,现在只卖2元一盆;一种叫“吉娃娃”的品种,以前小盆可卖30至65元,如今只能卖2元一盆;曾经深受多肉迷喜欢的“十二卷属”,价格高时数万元,国内有的地方现在仅售几十元。用多肉销售商的话说,“现在元钱,可买一窗台多肉。”除个别高端产品外,有的普通品种价格跌了几十甚至上百倍。目前成都多肉市场的产值尚无法统计,但四川省花卉协会多肉植物分会副会长、成都多肉市场的资深人士李攀表示,多肉植物暴利时代已结束,市场步入稳定发展阶段,将以更加“亲民”的价格迎合市场需求。玩家:阳台有“肉”养是一种生活情趣当下,多肉植物一直很火爆。如今,很多成都人都有自己的“肉友”圈。今天傍晚,在成都三圣乡的一栋公寓阳台上,80后的代女士摆弄着多肉植物。尽管她连这些多肉的具体名字都不知道,但对这些可爱的植物依然爱不释手。三年前,代女士开始养多肉植物,她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她三年前路过三圣花乡一个花店时,发现一种肉肉的植物很可爱,便买了几盆回家种植。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我就是觉得它们很可爱,忍不住就买了。”代女士介绍,这三年来,她先后购买了几十盆多肉,养在自家阳台。“这些品种不但花繁叶茂,还能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光照环境中变幻颜色。”所以,养多肉成了她很重要的爱好,成了一名多肉小玩家。在代女士的圈子中,很多朋友都养多肉,少则养几十盆,多则养数百盆。“外形萌萌的多肉植物,再搭配上创意花盆,成为很多都市女性家里或者办公室的必备摆设,而在朋友圈晒多肉也十分流行。”然而,代女士等人逐渐发现,多肉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养。代女士总结,多肉喜光,但最怕夏天,成都夏天太阳大,放在阳台上很容易被晒死,浇水又容易导致根系腐烂。“这两三年,至少养死了二三十盆。”在代女士的朋友圈中,大多人都有养死多肉的经历。尽管经常养死,为何还要养?代女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大都市生活节奏较快,各方压力都比较大,养多肉反而成了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养的是一种生活情趣,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代女士说,很多时候,只要心情不好或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只要回到家给阳台上的多肉浇浇水,心情会瞬间纾解。据多肉互联平台在市场方面的调查,在性别层面,消费人群中女性占到了六成,在年龄层面上,72%的消费群体在18岁到30岁之间。事实上,虽然很多成都人都养多肉,但都不知道不少多肉来自于多公里外的西昌。产业:“肉迷”变投资人西昌、成都两地种植目前,全世界共有一万多种多肉植物。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场销售的多肉主要来自昆明、福建、上海、西昌及成都本地。其中,西昌因为种植成本低,地域优势明显,占据极大份额。最近几年,不少成都老板转战到西昌,大规模种植多肉植物,再返销抢占成都。目前,西昌已成为省内最大的多肉种植基地。业内人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多肉真正为人熟知,是在年左右。他们将其归因韩剧的热播效应,萌萌哒的多肉频频在剧中亮相,让其迅速成为都市白领的心头好。特别是以年下半年为标志,国内掀起了一股多肉热。而当时恰逢蕙兰、红掌等传统花卉市场不景气,花农们急于寻找新项目。一夜蹿红的多肉植物成为首选。多肉的走红预示着商机。于是,不少“肉迷”开始将兴趣变为事业。小伙尧明来自成都,之前在成都工作的他是一个多肉爱好者,在成都也做过多肉销售和种植工作,现在西昌规模种植多肉。十多年前,国内开始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