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娃莲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反倾销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25726
TUhjnbcbe - 2020/7/13 12:20:00

反倾销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竞争加剧,反倾销已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反倾销问题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屏障,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严峻挑战。因此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特点,及反倾销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中国论文


关键词:反倾销;特点;影响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2013)


一、对华反倾销的特点


1.对华反倾销案件数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根据WTO统计,自1979年欧共体对来自中国的糖精实施了第一例反倾销调查案件至2012年6月30日止,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案件为641起,列居全球首位。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案件为例, 20世纪80年代平均6.3起/年,90年代平均30.7起/年,进入21世纪,对华采取反倾销措施案件出现迅速增长的态势,自2000年至今平均 42.5起/年 ,远高于以往时期的年平均值。自2000年以来中国遭受反倾销措施案件数占全球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业已成为全球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2.对华反倾销的国家或地区相对集中,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对华反倾销的主体


据WTO统计,从1995年至2012年6月,已近有29个国家对中国发起过反倾销,这其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在对华发起反倾销立案的国家中,居于首位的印度反倾销立案为150起,占全球对华总数的16.97%;第二位的美国反倾销立案为109起,占全球总数的12.33%;欧盟反倾销立案为109起,占全球总数的12.33%。这三大贸易伙伴国对华反倾销立案数占全球总数的41.63%,其它26个国家发起的对华反倾销立案516件,占全球总数的58.37%。另外这些国家对华反倾销最终执行的比例也很高,如印度对华反倾销最终执行比例为81.33%,美国对华反倾销最终执行比例为84.40%,欧盟为71.56%,土耳其则高达95%。


在对华发起反倾销的国家力量构成中,发展中国家已经俨然成为“主力*”。本文以印度为例,自1994年印度对中国发起第一起异丁基苯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10年底印度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44起反倾销调查,已成为全球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从印美对华反倾销立案数趋势上看,印度较之美国对中国更频繁地运用了反倾销手段,特别是2008年10月至12月三个月内印度对中国密集发起10起反倾销调查,此三个月发起案件数量已达到往年平均水平,涉案金额约11亿美元。印度近几年来频繁对中国生产的化工、轻工、钢铁、机械器具及木制品等与其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比较接近、容易形成竞争的行业展开反倾销调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自己本国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


3.对华反倾销的商品范围日趋广泛,并有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的趋势


对华反倾销的商品范围日趋广泛,几乎涉及所有的种类商品,尤其以贱金属、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在所有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商品中,遭受反倾销最多的贱金属,反倾销立案为185起,被采取反倾销措施案件是128起;居于第二位的是化工产品,反倾销立案是158起,被采取反倾销措施案件是125起;第三位的是机电产品,反倾销立案是100起,被采取反倾销措施案件是65起。这三大类产品反倾销立案共443起,占对华反倾销立案总数的56.51%,被采取反倾销措施案件共318起,占总数的56.48% 。


近年来,对华反倾销涉及的商品正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本文以医药产品为例,据统计,2010年以来国外对中国医药出口商品发起的反倾销逐渐指向高附加值产品,反倾销商品范围逐渐扩大,技术升级后的深加工产品、医疗器械等都已进入反倾销范围。


中国本是制药原料的出口大国,原来贸易摩擦多在该领域发生,发生贸易摩擦的国家也较集中在产品上下游有产业关系的国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原料深加工商品(如墨西哥发起的阿莫西林产品反补贴调查)和医疗器械商品(如印度发起的病员监护仪调查)等都进入反倾销范围,都说明反倾销的重点开始转移,对中国造成的贸易压力和经济损失加剧 。


4.对华反倾销涉案金额巨大,征收反倾销税终裁税率偏高,对产业影响较大


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大,参与国家广,涉及产品多,涉案金额大,终裁税率高,这些都是对华反倾销案件的标志性特征。本文以反倾销涉案产品数量最大的贱金属为例,1995年至2012年6月,在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件中,涉及贱金属的案件有185起,涉案金额多超过亿美元,如2006年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钢铁紧固件反倾销案件涉案金额7.6亿美元,2008年欧盟对华预应力非合金钢丝和钢绞线反倾销案涉案金额超过2.4亿美元,2010年欧盟对华铝合金轮毂反倾销案涉案金额3.9亿美元 。由此类推,国外对华反倾销案涉案金额十分巨大,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以及部分国内企业不积极应诉,发生反倾销案件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终裁税率往往偏高。墨西哥甚至因为将产品包装盒上的尺寸误以为产品价格而对我国出口的鞋类裁定了1105%的反倾销税。偏高的反倾销终裁税率削弱了我出口国市场上竞争力,对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中国出口企业是巨大的打击。


二、反倾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反倾销重灾区,越来越多的反倾销使我国部分主要出口产品市场不断萎缩,相应出现产业效益下滑,企业停产,工人下岗失业等现象。反倾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倾销严重影响我国出口商品数量,冲击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


对华出口商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成本,严重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被迫减少出口数量。由于反倾销税执行期限为5年,在征收反倾销税期间出口产品微弱的市场竞争力,出口企业很难维持其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这必然使得中国企业退出国际市场,造成市场规模萎缩,产能利用不足。例如:2003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接到国内企业和相关工会组织提交的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彩电(屏幕不小于21英寸的直角或背投式电视)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经过调查,2004年4月,美国商务部最终裁定中国彩电产品存在倾销,并对长虹、康佳、创维、海尔、TCL等彩电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大部分企业将被征收20%以上的反倾销税,只有厦华的反倾销税率较低,为4.3%。20%以上的反倾销税率意味着美国市场对中国彩电企业关上了大门,与此同时由于跟风效应,使我国彩电产品在多个贸易伙伴国的市场发生波动,从而损失国际市场份额,中国彩电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努力再次遭受严重打击。2010年中国彩电出口数量才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此时出口的彩电已转变为液晶、平板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 2.反倾销容易引起示范效应


反倾销是一种传播性极强的“瘟疫”,频繁使用反倾销极可能产生“蝴蝶效应”,从而引发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近年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个贸易伙伴对华反倾销从而引发其它贸易伙伴跟风的案例比比皆是。本文以陶瓷产品为例,2001年7月印度对中国生产的抛光砖进行反倾销调查,当时只有一家中国企业进行应诉,但因为不符合印度反倾销法中规定的企业条件而取消应诉资格,此案最终以征缴最高247%反倾销税结束;紧接着墨西哥、菲律宾也对中国产的瓷砖发起了反倾销调查;2003年埃及发起对华瓷器餐具的反倾销调查,最终征收305% 的反倾销税;2005年之后我国陶瓷制品又接连遭受了欧盟、泰国等多个国家的反倾销调查,这使我国瓷砖产业出口陷入反倾销的恶性循环中,出口企业失去了大量的国际市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反倾销会阻碍出口企业的发展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长期在出口中占据优势,相对低廉的价格使其在出口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就成为了国外频频反倾销调查的对象。纺织、鞋类、玩具、有色金属等我国出口优势明显的产业均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国外的反倾销措施直接造成出口企业利润下滑,影响企业的技术投资和改造。同时我国化工、机电等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也面临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困境。由于我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主要以低附加值,低劳动力成本为主,相对欧美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因此这类产品的出口也频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据统计,从1995年至2010年我国化工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数占案件总数的8.9%,机电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数占总数的5.7% ,已超过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数。日益升温的反倾销调查,导致资本密集型产品销量减少,使相关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遭受损失,阻碍出口企业的发展,并严重影响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行业发展。


4.反倾销会冲击国内市场


我国出口商品被征收反倾销税后,由于失去了竞争优势,被迫放弃进口国市场,此时出口企业一方面会另辟新径,销往其他国家;另一方面,更多的产品会返销国内市场,这将会严重冲击国内市场,造成国内市场供需不平衡及物价波动,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例如在年我国桑蚕丝遭印度反倾销案中,由于印度对中国桑蚕丝的反倾销措施,导致部分出口印度的生丝转为内销,致使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下降,2002年国内生丝价格为19万元/吨,到2003年降至12万元/吨,降幅近37% 。


参考文献:


[1]李小北,池本幸生.反倾销案例―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如何应对棘手的问题[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李晓翼.国际反倾销与我国的应对策略[J].统计与决策,2010(14).


[3]缪琨.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的外国对华反倾销[J].国际贸易,2007(2).


[4]陶忠元.关于后经济危机时代下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面临的反倾销探讨[J].江苏商论,2010(11).


[5]王凤丽.中国应对美国反倾销案的策略选择[J].经济纵横,2009(11).


[6]王胜伟.WTO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制度分析[J].商业时代,2010(25).


[7]孟兰兰.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2).


[8]薛继锐.反倾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当代经济,2006(5).


[9]王辉.中国对外反倾销对策思考[D].南京理工大学,2004.


[10]周倩倩.中国对外反倾销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


作者简介:胡 艳(1978-),女,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商贸管理系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对外经济与贸易、速递运营。

1
查看完整版本: 反倾销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25726